鞍山师范学院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 (思政) 领域
045102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 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学思想政治课专任教师。具体要求为:
( 一)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 表,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 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专业基础, 了解学 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胜任并创造性地开展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 作。
( 四) 具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熟悉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 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取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基本年限为 3 年,最长修业年限 (含休学) 为 5 年。
四、课程设置
( 一) 课程设置及学分
课程设置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满足中学教 师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突出案例教学 和实践研究,注重培养研究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与教师资格认定相 衔接。按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和综合素养课五个类 别设置。总学分不少于 47 学分,其中课程学习 43 学分,毕业论文 4 学分。
学科教学 (思政) 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一览表
课程 类别 | 课程 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时 | | | | 考核 方式 | 开设 单位 | 备注 |
| XWJC04001 | 外国语 | 32 | 2 | 1 | 14 | 考试 | 1 | |
XWJC04002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2 | 2 | 1 | 考试 | 1 | |
XWJC04003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6 | 1 | 3 | 考试 | 1 | 选修 1 门 |
XWJC04004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6 | 1 | 3 | 考试 | 1 |
XWJC04005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 | 16 | 1 | 4 | 考试 | 1 | |
XWJC04006 | 教育学原理 | 32 | 2 | 1 | 考试 | 1 | |
XWJC04007 | 课程与教学论 | 32 | 2 | 2 | 考试 | 1 | |
XWJC04008 | 教育研究方法 | 32 | 2 | 2,3 | 考试 | 1,2 | 16+16 |
XWJC04009 | 心理发展与教育 | 32 | 2 | 2 | 考试 | 1 | |
| ZYBX04010 |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与教材研究 | 32 | 2 | 1 | 10 | 考试 | 2 | |
ZYBX04011 |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与实施 | 32 | 2 | 2 | 考试 | 2 | |
ZYBX04012 |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测量与评价 | 32 | 2 | 3 | 考试 | 2 | |
ZYBX04013 | 思想政治学科发展前沿专题 | 32 | 2 | 1 | 考试 | 2 | |
ZYBX04014 |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 | 32 | 2 | 2 | 考试 | 2 | |
| ZYXX04015 | 专业 理论 知识 类课 程 | 比较思想政治专题研究 | 32 | 2 | 3 | 6 | 考查 | 2 | 选修 2 学分 |
ZYXX04016 | 中学德育专题研究 | 16 | 1 | 3 | 考查 | 2 |
ZYXX04017 | 法学专题研究 | 16 | 1 | 3 | 考查 | 2 |
ZYXX04018 | 政治学与国际政治专题研究 | 16 | 1 | 3 | 考查 | 2 |
ZYXX04019 | 教学 专业 技能 类课 程 |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 与应用 | 16 | 1 | 3 | 考查 | 2 | 选修 2 学分 |
ZYXX04020 |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 | 16 | 1 | 3 | 考查 | 2 |
ZYXX04021 | 中学思想政治说课训练 | 16 | 1 | 3 | 考查 | 2 |
ZYXX04022 | 文献阅读与论文写作 | 16 | 1 | 3 | 考查 | 2 |
ZYXX04023 | 教育 教学 管理 类课 程 | 班级管理与实务 | 32 | 2 | 4 | 考查 | 1 | 选修 2 学分 |
ZYXX04024 | 教育政策与法规 | 32 | 2 | 4 | 考查 | 1 |
| SJJX04025 | 教育见习 | 4 周 | 1 | 1-3 | 8 | 考查 | 2 | |
SJJX04026 | 教育研习 | 8 周 | 1 | 3-5 | 考查 | 2 | |
SJJX04027 | 教育实习 | 12 周 | 4 | 4-5 | 考查 | 1,2 | |
SJJX04028 | 微格教学 | 16 | 1 | 4 | 考查 | 2 | |
SJJX04029 | 课例分析 | 16 | 0.5 | 3 | 考查 | 2 | |
SJJX0X030 | 教学技能训练 | 8 | 0.5 | 4 | 考查 | 2 | |
| SZTZ04031 | 师德素养 | 16 | 0.5 | 1-4 | 4 | 考查 | 1 | |
SZTZ04032 | 体育素养 | 24 | 0.5 | 1-3 | 考查 | 1 | |
SZTZ04033 | 音乐素养 | 24 | 0.5 | 1-3 | 考查 | 1 | |
SZTZ04034 | 美术素养 | 24 | 0.5 | 1-3 | 考查 | 1 | |
SZTZ04035 | 三笔字 | 32 | 0.5 | 1-4 | 考查 | 1 | |
SZTZ04036 | 劳动教育 | 32 | 0.5 | 1-4 | 考查 | 1 | |
SZTZ04037 |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 32 | 0.5 | 2 | 考查 | 1 | |
SZTZ04038 | 实践创新 | —— | 0.5 | 1-6 | 考查 | 2 | |
地方 历史 文化 | LSWH04039 | 鞍山历史专题 | 8 | 0.5 | 3 | 1 | 考查 | 1 | |
LSWH04040 | 鞍山文化专题 | 8 | 0.5 | 3 | 考查 | 1 | |
| BYLW04041 | 毕业 (设计) 论文 | —— | 4 | 5-6 | 4 | | 1 | |
补修 课程 | BXKC04042 | 教育学 | | | | | | | 非师 范补 修 |
BXKC04043 | 心理学 | | | | | |
BXKC04044 | 政治学 | | | | | | 跨专 业补 修 |
BXKC04045 | 政治经济学 | | | | | |
BXKC04046 | 法学概论 | | | | | |
总学分 | 47 | | |
(二) 各学期课程数目及学时
各学期课程数目及学时一览表
课程类型 | 1 学期 | 2 学期 | 3 学期 | 4 学期 | 5 学期 | 6 学期 | 合计 |
门数 | 学时 | 学分 | 门数 | 学时 | 学分 | 门数 | 学时 | 学分 | 门数 | 学时 | 学分 | 门数 | 学时 | 学分 | 门数 | 学时 | 学分 | 门数 | 学时 | 学分 |
学位基础课 | 3 | 96 | 6 | 3 | 96 | 6 | 1 | 16 | 1 | 1 | 16 | 1 | | | | | | | 8 | 224 | 14 |
专业必修课 | 2 | 64 | 4 | 2 | 64 | 4 | 1 | 32 | 2 | | | | | | | | | | 5 | 160 | 10 |
专业
选修 | 专业理论知识 | | | | | | | 3 | 32 | 2 | | | | | | | | | | 3 | 32 | 2 |
教学专业技能 | | | | | | | 2 | 32 | 2 | | | | | | | | | | 2 | 32 | 2 |
教育教学管理 | | | | | | | | | | 1 | 32 | 2 | | | | | | | 1 | 32 | 2 |
实践教学 | 1 | 1 周 | 1 | 1 | 1 周 | 1 | 2 | 16+ 4 周 | 0.5 | 3 | 24+ 8 周 | 1.5 | 1 | 10 周 | 4 | | | | 6 | 40+24 周 | 8 |
综合素养课 | 3 | 24 | 0.5 | 4 | 66 | 1 | 4 | 66 | 1 | 3 | 48 | 1.5 | | | | | | | 8 | 204 | 4 |
地方历史文化专题 | | | | | | | 2 | 16 | 0.5 | | | | | | | | | | 2 | 16 | 1 |
毕业 (设计) 论文 | | | | | | | | | | | | | | | | 1 | | 4 | 1 | - | 4 |
合计 | 36 | 732+24 周 | 47 |
注 1:实践创新考核要求
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需认真进行学术研究,并积极参加与本学科相关的各 项科研和教学活动,至少完成下列基本条件中 1 项,获得 0.5 个实践创新学分, 方可毕业。
基本条件如下:
(1) 主持完成 1 项校级以上 (含校级) 课题研究或参与 1 项市级以上 (含 市级) 课题研究;
(2) 公开发表 1 篇与本学科基础教育教学相关的学术论文,或者以通讯作 者身份发表北核以上 (含北核) 学术论文 1 篇;
(3) 获得校级教学技能比赛二等奖及以上奖项;
(4) 参加研究生学院或二级学院组织的校外教学技能或教育教学比赛,获 得三等奖及以上奖项;
(5) 参加省级以上与本专业相关的竞赛获得三等奖及以上奖项;
(三) 课程考核
课程学习必须通过考核,成绩合格后方可获得学分。考核分为考试、考查和 课程论文三种方式。课程的考核要注重对研究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提倡以要求研 究生撰写文献阅读报告、调查报告、教学设计、观摩教学反思报告等形式加强过 程考核,以课程论文、闭 (开) 卷考试等形式进行期末考核。考核的具体要求详 见《鞍山师范学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管理规定》。
五、培养方式
( 一) 采取集体培养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成立导师团队,负责研究生 的指导,在强调导师为研究生培养主要责任人的同时,充分发挥集体培养的优势。
(二) 采用双导师培养制度。在中学及基础教育研究单位聘任有经验的高级 教师或教研员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校内专职导师 (理论导师) 侧重研 究生的课程教学及论文指导,校外兼职导师(实践导师)侧重研究生的实践教学。 实践导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学位论文的开 题、答辩等全过程。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三) 注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培养目标、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教学中注重实践与反思,采取案例教学、模拟教 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开展线上学习 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
高度重视研究生的实践教学。在中学建立多种形式的、稳定的教育教学实践 基地,保证研究生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提升 研究生研究教育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 四) 注重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充分发挥导师的主 导作用的同时,努力体现“尊重的教育”理念,引导和促进研究生的自主学习、 与创新学习和主体性发展。
充分发挥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在引导和促进研究生自主学习和研究中的作 用。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在 入学后 3 个月内制定并提交。
充分发挥文献阅读在夯实研究生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中的作用。研究生 可根据本人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发挥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每名研 究生必须阅读指定的必读书目、文献,并认真作好读书笔记和读书报告,在第二、 三学期末各提交 1 份文献阅读报告,共 2 份。
(五) 实行中期考核制。一般在第四学期初对研究生思想品德、业务能力、 课程学习、学位论文选题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查找研究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 题并着力进行改进。 中期考核不合格者,视情况延长其学习年限或劝其退学。
六、实践教学
实施“六环节融入式”全程实践教学。入学前教育预习 1 周;第一至第三学 期到实践基地进行教育见习,其中第一学期 1 周、第二学期 1 周、第三学期 2 周,累计不少于 1 个月;第一至第四学期的专业课程实践学习累计不少于 2 个月、 校内实训活动累计不少于 2 个月;第三至第五学期到实践基地进行教育研习,其 中第三学期 2 周、第四学期 4 周、第五学期 2 周,累计不少于 2 个月;第四学期 6 月份学生自主实习 1 个月;第五学期 9-10 月份到实践基地教育实习 2 个月。 每一环节实践教学要有具体的实施方案,有完整的管理与评价制度,有序组织实 施。
七、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
( 一)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紧密联系我国基础教育实践,与本专业领域的培养 目标一致,来源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 如专题研究报告、调查研究报告、实验研究报告和案例研究报告等。论文正文字 数不少于 2 万字。
(二) 学位论文工作包括论文选题、论文开题、论文进展报告、论文检测和
评阅、论文答辩等主要环节。
1.论文选题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初拟论文选题范围。应在第二学期末举行预选 题报告会,确定学位论文的选题。
2.论文开题
学位论文开题在第三学期末进行,论文开题应由导师组负责,至少有 1 名具 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参加。导师组要对研究生的开题答辩 严格把关,重点考查研究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开题 答辩通过,方可进入论文写作阶段。已经通过导师组审查同意的开题报告,原则 上不能进行重大修改。凡是论文写作与开题内容存在较大区别的,需要重新开题, 经导师组审查同意后才能进入论文写作阶段。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评阅的时间 间隔不应少于 8 个月。
3.论文进展报告
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研究生应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 不断完善论文。报告的次数、范围由各导师自行确定。
4.论文检测与评阅
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认可,经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合格后,方
可进行专家评阅。检测未达到规定要求者,不能参加学位论文评阅。论文评阅采 取“双盲审”形式,由具有本专业领域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培养经验的校内外专 家完成。学位论文评阅不合格者不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5.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由答辩委员会按有关规定组织进行,答辩委员会主席一般由具 有本专业领域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经验的外校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 该至少有 1 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学位论文答辩一般 安排在每年 5-6 月。
(三) 研究生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修满规定学分,通过学位 论文答辩,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有关规定,达到我校相关学位授 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 究生毕业证书。
八、本培养方案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解释及执行。
附录 1:必读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M].北京: 中共党史出 版社.2021. 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1-3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5.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6.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7.韩震,万俊人.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2022 版) 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22.
8.韩震 ,朱明光.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 2017 版) 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18.
9.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10.胡田庚.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11.胡田庚.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第 2 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12.胡田庚.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与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13.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4.王平.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方法论[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15.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6.吴少荣,邝丽湛. 中学政治教育新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17.孟庆男,马宝娟.思想政治 (品德) 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8.陈式华.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19.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研究[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20.沈壮海.新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
附录 2:选读书目
1.刘新科,栗洪武.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吴刚平.课程资源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刘军.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案例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4.李晓东.课例式解读道德与法治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 5.刘智、亢丽娟. 中学政治学科课堂教学策略[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6.沈雪春.议题式教学简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8 7.沈雪春.议题式教学例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20.
8.林崇德.21 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9.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教学[M].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10.陈守聪.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现代德育构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 11.王易.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12.杨芷英.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第二版) [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13.方培军.新时期政治教师基本功[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14.黄光扬.教育类专业基础课系列教材:教育测量与评价(第 2 版)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2012.
15.全燕黎.中学政治教师教学技能.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16.蓝维. 中学德育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7.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18.朱开群.给政治教师的 101 条新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19. [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0. [美]杜威.道德教育原理[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附录 3:期刊
1.课程.教材.教法.月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自 2000 年起
2.教育研究.月刊.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自 2001 年起
3.教师教育研究.月刊.北京师范大学. 自 2000 年起
4.教育发展研究.月刊.上海. 自 2000 年起
5.心理科学.双月刊.中国心理学会. 自 2003 年起
6.思想政治课教学.月刊,北京师范大学. 自 2003 年起
7.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月刊.高等教育出版社. 自 2003 年起
8.思想理论教育.月刊.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自 2003 年起
9.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月刊.陕西师范大学. 自 2003 年起
10.思想教育研究.月刊.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 自 2003 年起
11.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月刊.湖北教育报刊社. 自 2003 年起
12.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双月刊.哈尔滨理工大学. 自 2003 年起
13.全球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课程研究所. 自 2003 年起
14.比较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 自 2003 年起
15.教师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 自 2000 年起
16.教育发展研究.月刊.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自 2000 年起
17.教育研究与实验.双月刊.华中师范大学. 自 2001 起
18.教育理论与实践.旬刊.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自 2001 起
19.外国中小学教育.月刊.上海师范大学. 自 2001 起
20.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中国教育学会. 自 2001 年起